如何有效遏制高校腐败多发之势,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的一大焦点。要不断完善人事任免、审查评估、资金运行等机制制度,避免使权力成为在市场上可置换的资源,以及由此造成扭曲的学术评价、管理评估等。
据媒体报道,仅去年一年,安徽省芜湖市检察机关就查处了当地4所高校工程建设环节贿赂犯罪案件38件,查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3人。他们当中,有的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,有的是大学教授,有的是高级管理人员,但却纷纷因校园工程的“上马”而“下马”。
近年来,高等院校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。如何有效遏制高校腐败多发之势,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的一大焦点。这些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令人触目惊心,既严重玷污了“象牙塔”下的神圣殿堂,也为校园工程安全等留下了隐患。面对不时发生的高校腐败案,人们在痛心疾首的同时,也难免心生疑惑:大学本应是由知识分子组成、培养栋梁之材的高等学府,咋就成了腐败的高发地带?
国学经典之《大学》云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大学乃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。今日之大学,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以及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院校。大学的定位,是公益性机构,教的是知识,树的是品行。现在中国大学以公立为多数,咋就成了少数不法之徒牟取私利的藏身之所?
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曾说过:“不以办学为进身之阶,不以办学为求富之道。”现如今,大学工地繁忙、高楼林立,负责大学基建的大小官员,过手百万、千万乃至上亿元的资金,即便是学问人,仍不乏动心者。加之大学财务相对封闭,审计监督效果不佳,导致窝案串案时有发生。
笔者认为,根治高校腐败,要在严惩害群之马的同时,着力完善体制机制,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治理。
首先,科学办学。要不断完善人事任免、审查评估、资金运行等机制制度,避免使权力成为在市场上可置换的资源,以及由此造成扭曲的学术评价、管理评估等。同时,在高校加强廉政教育、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,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。
其次,校务公开。要加强制度建设,使招生、基建、采购等易生腐败的环节有章可循,并处于监督之下。相比而言,大学内部监督尤为重要,校务公开是关键。招生纳新、校舍兴建、教舍分配等,只要涉及人、财、物的事项,都应向校内师生公开。政府有信息公开条例,大学也应有信息公开办法,原则上,除涉及个人隐私、国家机密、商业秘密和行政内部信息外,所有校务信息都应及时公开。
最后,民主管理。《高等教育法》第43条明确规定,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,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,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。教代会充分发挥作用,在大学重大决策中拥有提案权、表决权、质询权,是教师参与校务管理、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形式,也是监督和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。在校务公开基础上的民主管理,是大学良性、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。(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讲师、博士)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)